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元代靖州路建置与地方治理探蠡
  • [摘要]元代靖州路由于其辖境毗邻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一般路州,在湖广行省地方治理中的地缘位置较为特殊。有元一代靖州路的行政建置嬗变不定,其变迁伴随着湖广行省民族区域秩序的不断变更。元顺帝一朝曾针对靖州路与思州安抚司就黔东南洞民地区的隶属进行划境。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辨析亦可见元廷利用土官与路州辖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巩固民族区域的地方治理。
  • 作者:刘源
  •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元代 湖广行省 靖州路 思州安抚司 民族地区
  • 全文[ PDF 1519525.0 KB ] 2022.9(4)  共有 467 人次浏览
  • 沙县”县名始置年份考
  • [摘要]沙县作为千年古县,始置年份目前存在若干不同说法。因无严肃的考证支撑,没有定论,至于“沙县”一名到底使用了多少年,也无从确定。因此,系统梳理历史资料,严密考证沙县的始置年份,既有必要性,也具有现实意义。“隋开皇元年改沙县”是目前较普遍的说法,2005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应是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书籍,而经笔者考证,这一说法缺乏史料依据。笔者认为,“沙县”应始置于唐武德四年(621),至今业已存在了1400年,因此入列“千年古县”名副其实。
  • 作者:薛亚玲  华林甫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 所
  • 关键词:沙村县 沙县 始置年份 千年古县
  • 全文[ PDF 1509403.0 KB ] 2022.9(3)  共有 351 人次浏览
  • 查氏水西庄与乾隆“天津府县志”的纂修
  • [摘要]乾隆年间,随着天津设府,附郭天津县,天津地位迅速提升,天津地方志编纂工作提上日程。乾隆二年(1737),《天津府志》与《天津县志》编纂工作相继启动。作为天津首部府志和县志,由于修志机构健全、修志成员同心协力,尤其是聘请寓居于天津查氏水西庄著名学者吴廷华、汪沆担任“总修”和“分修”,保证了修志质量,为天津修志活动提供成功范例与经验。查家为吴、汪二人提供优厚条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营造研经讨史的学术氛围,为志书成功纂修提供重要保障。
  • 作者:李金华
  • 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旅游学院
  • 关键词:天津府志 天津县志 查氏水西庄
  • 全文[ PDF 844722.0 KB ] 2022.9(1)  共有 337 人次浏览
  • 雁门关东陉说”辨误及相关问题
  • [摘要]雁门关”于魏晋北朝时期始见史乘,置于“句注”“陉岭”之上,与文献中之“西陉”相应,位于今山西代县雁门关镇白草口村。今代县雁门关镇雁门关村,乃明代以降“雁门关”所在,不少学者认为唐代“东陉关”为其前身,或称“雁门关东陉说”。《通典》云:“雁门郡南三十里有东陉关。”由句注“山形勾转”的自然地理形势,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开东陉”的军事交通地理来考量,杜佑的记述无误,《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定的唐“东陉关”很可能位于今代县东南峪口乡,“雁门关东陉说”或可商榷。
  • 作者:续  楠  王  海
  •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雁门关 句注 东陉关
  • 全文[ PDF 1710914.0 KB ] 2022.9(3)  共有 277 人次浏览
  • 多元与分层:明清时期广西思明府的信仰图景        ——以《思明府志》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明清时期,华南边陲经历进一步的国家化,进而引发当地信仰图景的变迁。文章以广西思明府为个案,通过挖掘从明至清多次纂修的《思明府志》等文本资料,参照考古发现和田野调查资料,揭示出华南边陲多样化的信仰图景。作为中央朝廷、地方上层精英和普通民众共同构筑的精神图景,华南边陲的信仰图景由官方祭祀体系、制度性宗教和本土民间信仰构成,显示出信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表征出帝国边陲的社会分层和多元能动性。
  • 作者:付广华
  •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关键词:华南边陲 信仰体系 明清时期 思明府
  • 全文[ PDF 2329963.0 KB ] 2022.9(1)  共有 352 人次浏览
  • 1949年前来华留学发展史钩沉——基于史、志、传的资料
  • [摘要]留学”一词借用于日语,最初是指倾慕中国文化的日本青年跟随遣唐使来华求学。来华留学古已有之,中国最早的、成规模的来华留学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本文通过历代史、志、传中的资料,梳理来华留学的发展历史,将1949年以前来华留学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周边国家广泛来华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的“儒学时代”,与亚洲国家学生学者相互切磋、欧美传教士参与中国研究的“传教士汉学时代”和各国学生学者共同研究中国的“专业汉学时代”,并探究不同时代来华留学生的流动、认同和融入的特征。
  • 作者:王昕生
  • 作者单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 关键词:来华留学史 留学生 汉学
  • 全文[ PDF 1553055.0 KB ] 2022.9(3)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明初户帖制度再探明初户帖制度再探——以新见户帖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洪武户帖作为明代户口统计的原始档案,是研究明初户籍制度及财政制度的重要史料。然而,业已发现的户帖原文仅20余件,远不足于厘清户帖制度的全貌。甚至学界对户帖是否具有征发赋税的功能尚存在争议。新见《洪武五年潭州府湘潭县李祥户帖》为我们探讨明代户帖的运行实态提供了新的史料。结合该户帖与相关文献资料可知,一是户帖在全国的推行存在一个较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明初不少地区施行单一的赋税科则,统计有田地的总数即可完成赋税的征发,户帖的赋税功能毋庸置疑。三是黄册颁行之前,明王朝并未在全国施行划一的赋税制度。...
  • 作者:马志超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明代 户帖 推行 功能
  • 全文[ PDF 1096945.0 KB ] 2022.9(6)  共有 299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同姓结婚”问题述论——基于地方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明清时期,“同姓不婚”制度严格规定,同姓男女不可互相婚配,然而社会上“同姓结婚”现象却频频发生。经过研究发现,“同姓结婚”乃因民众生活策略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明清百姓在伦理、法律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层面下抉择后的产物。“同姓结婚”问题的出现,也有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观察的因素,是中原礼法制度输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动例证。总之,“同姓结婚”问题,展示了明清百姓在日常生活层面的行为和逻辑,也反映出国家进程在地方社会实践的复杂形态。
  • 作者:熊  敏
  •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同姓不婚 同宗不婚 法律 婚姻
  • 全文[ PDF 2226019.0 KB ] 2022.9(5)  共有 155 人次浏览
  • 乾隆“伊犁将军府”的设立与肃州城镇经济的回落——基于西北稀见方志的梳理与分析
  • [摘要]乾隆二十四(1759)年后,随着新疆统一,清设“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在此背景影响下,清初曾号称西北“边陲一大商埠”的肃州,此时因军卫职能的下降、军需物资的减少以及边贸经济的锐减而导致城镇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回落
  • 作者:吕强
  •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关键词:肃州 伊犁将军府 经济 回落
  • 全文[ PDF 1378441.0 KB ] 2022.9(1)  共有 369 人次浏览
  • 清代广西地方志的荒政思想与灾害文化——基于边疆治理的视角
  • [摘要]受到荒政意识与边疆治理的影响,清代广西修志者尤为重视祥异、水利、仓储、祠祀等条目的书写。“天人感应”是清代广西地方志祥异条目的核心思想,修志者将灾害解释为“上天示警”,以此提醒地方官员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受到荒政思想的影响,清代广西修志者着重强调兴修水利、广建仓储对于防御灾害的重要性,并结合水源利用与仓储运作的实际情况指出相关问题,以期本地官民予以重视,及时改善。清代广西地方志的祠祀书写,体现出灾害文化与方志纂修的密切互动。清代广西修志者重视灾荒问题的书写,对于荒政思想的传播、灾害文化...
  • 作者:秦浩翔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方志书写 荒政思想 灾害文化 边疆治理
  • 全文[ PDF 2279396.0 KB ] 2022.9(6)  共有 200 人次浏览
  • 台湾省行政区划的研议及光复初期的实施
  • [摘要]1885年台湾建省。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省政府制度,台湾调查委员会致力于规划收复台湾,设计台湾省行政区划为省、县市、乡镇制。基于人口和面积,台籍志士林忠建议,将1920年以来台湾总督府管辖下的5州3厅改为30县。这个方案又被改为24县。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省行使主权。为维持社会稳定和接收顺利,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改5州3厅为8县。考虑到5县的人口较多,新增区一级,形成省、县市、区、乡镇体...
  • 作者:褚静涛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台湾省 行政区划 台湾光复
  • 全文[ PDF 1556018.0 KB ] 2022.9(3)  共有 236 人次浏览
  • 伊吾下马崖古城考释
  • [摘要]下马崖古城,位于哈密向北翻越天山的东部交通要道上。其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便于瞭望,可控制水源长期驻守,兼可屯田,是天山北麓理想的军事要塞。下马崖系由蒙古语演化而来,“马崖”为“摩垓”“莫艾”音译,其地名使用大约经历了摩垓图、多都摩垓、下摩垓、下莫艾(爱)、下马崖的演变过程,而古城建置则与清王朝平定西域,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有关。至迟于雍正九年,清军防御准噶尔时在其地筑城驻守。乾隆二十一年,撤哈密等地卡汛,其地划归哈密回民为世业,其城亦废。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曾有南疆拜城百姓随玉素甫迁至...
  • 作者:刘志佳  张飞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摩垓图 多都摩垓 下莫艾 下马崖 拜
  • 全文[ PDF 1668995.0 KB ] 2022.9(5)  共有 587 人次浏览
  • 从家族记忆到史乘书写    ——南雄珠玑巷新探
  • [摘要]作为家族记忆的“珠玑巷”,至晚永乐年间,已在珠江三角洲谱牒文献中个别地出现。而在史乘文献中,直到嘉靖《南雄府志》,珠玑巷才进入史乘书写。珠玑巷所在之地,宋元时期以沙水墟、沙水驿、沙角镇等知名。宋元至明朝前期,南雄即便存在珠玑巷,也并不引人注意。正德至嘉靖初年,南海梁焯“访求其地”,“言于郡守,树坊表识之”是标志性事件。自此以降,珠玑巷迁民说广泛影响明代中叶以后的珠江三角洲谱牒书写。南雄珠玑巷最终成为承载历史文化和族群认同的地标,更成为珠江三角洲族群、岭南族群乃至海外侨胞文化凝聚力、向心力的象征。
  • 作者:孙廷林
  •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关键词:珠玑巷 家族记忆 史乘书写 谱牒文献
  • 全文[ PDF 1350749.0 KB ] 2022.9(1)  共有 229 人次浏览
  • 明代福建贡院渊源及建置考述
  • [摘要]福建贡院的渊源可追溯至宋元祐五年福州贡院的创建。明代的福建贡院并未承袭宋代贡院建置,而是于洪武十七年在福州城南另址改建,成化七年又因贡院空间有限而迁至福州城内东北处的冶山之旁、屏山脚下,从此再未易址。成化七年所建贡院奠定了此后福建贡院的基本格局,后又于弘治八年,正德十一年、十四年、十六年,万历六年进行过多次修建,规制日趋完备。明代福建贡院的建置是明代乡试制度的有形体现,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修建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帑,而清代修建经费则主要来自个人捐助。
  • 作者:郑  欣  郭培贵
  •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关键词:明代 福建 贡院 建置
  • 全文[ PDF 5917669.0 KB ] 2022.9(2)  共有 763 人次浏览
  • 中法战争期间顺德团防总局的设立及其意义
  • [摘要]光绪年间中法战争促发广东全省团练活动的兴起,顺德团防总局作为地方团练组织因之得以设立。在中法战争期间,顺德团防总局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当地军事防务,而且在经济上还为中央与省局的军费筹措提供一定的捐输。更为重要的是,顺德团防总局在当地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社会控制系统,有效地杜绝了顺德县可能因外患而引发的内部动乱。顺德当地士绅借由战乱的团练活动而建立的社会控制系统,并非是对官权的侵夺,而是协助官府更好管理社会的结果。
  • 作者:何圳泳
  •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关键词:顺德团防总局 中法战争 捐输 团练组织 社会控制
  • 全文[ PDF 1309521.0 KB ] 2022.9(6)  共有 228 人次浏览
  • 清代“埠头”群体的衍变
  • [摘要]埠头是活跃于清代内陆水域的基层航运群体,与明代负责在码头代雇船只的“埠头”具有一定的承继关系。随着清代内河雇船业与保甲制的结合,埠头群体也发生了衍变,在清代内河水域治理、维持航运治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内河雇船方面,包办了官办及民办的船务,而在个别商贸繁盛的地区,雇船业为船行所取代;在内河航运方面,参与码头治安、船只监管等事务。与船户的关系,既有利益的纠葛,也有保甲的羁绊。
  • 作者:李  坚
  •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关键词:埠头 船行 埠保 水域
  • 全文[ PDF 1528598.0 KB ] 2022.9(3)  共有 298 人次浏览
  • 清代东淀、三角淀与雍奴薮关系之考辨
  • [摘要]清代东淀分布于直隶地区霸州、永清、东安、武清、静海、文安以及大城等7州县中。三角淀是东淀的组成部分,自雍正四年永定河改移下口至三角淀地区,设三角淀通判以负责该地的疏浚和防洪工作,至迟至乾隆年间转而成为东淀的代称。从空间位置来看,历史时期三角淀是雍奴薮的组成部分。在历史文本语境中,三角淀由从属于雍奴薮转而成为东淀的组成部分,此后又成为东淀的代称,这是诸多因素塑造的结果。
  • 作者:高  森
  •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
  • 关键词:清代 东淀 三角淀 雍奴薮
  • 全文[ PDF 964346.0 KB ] 2022.9(5)  共有 212 人次浏览
  • 略论天津“七十二沽”村落群形成史
  • [摘要]天津地区许多地名都与沽有关,更有“七十二沽”村落群这一独特历史产物。“七十二沽”村落群的形成与自然、历史、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七十二沽”村落群的发展历程,并将其概括为肇始、萌芽、成长、初步形成四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 作者:付红旭  张仁江
  • 作者单位:国家方志馆;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 关键词:天津 七十二沽 村落群 形成史
  • 全文[ PDF 2158692.0 KB ] 2022.9(2)  共有 291 人次浏览
  • 唐绍仪的沪北旧居及其姻娅圈:以新见《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为基础
  • [摘要]唐绍仪曾在卸任北洋总理后,寓居上海北部租界的公馆之内,在此迎娶第三任太太。但那座沪北唐宅因文献不足征,几乎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依据近年新刊布的《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终于找到沪北唐宅的准确位置,甚至,此建筑主体依然保存完好。同时,据唐档记载这所宅子属于其第三任岳家、顺德吴氏的产业。这种档案文献与地方史志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可以更加深入与全面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活动空间与因缘,赋予历史场所丰富的内涵,成为勾连地方史志与现实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纽带。
  • 作者:王启元
  • 作者单位:虹口区档案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 关键词:唐绍仪 档案 地方研究 老靶子路 吴涤宣 旅沪粤人
  • 全文[ PDF 7036008.0 KB ] 2022.9(1)  共有 355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