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章学诚、戴震方志理论之争的研究评述
  • [摘要]清代学者章学诚与戴震曾就方志纂修相关问题展开过一次激烈论争。关于论争的原因,晚清民国学者多从心理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分析,今人的分析则兼及二人现实境遇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者多将此次论争视作学派、学科之争,但这种观点遭到当今学术界的质疑。如何评判章、戴双方观点,早期学者倾向扬章抑戴,而近年来出现“为戴震正名”的趋势。
  • 作者:张易和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关键词:章学诚 戴震 方志 论争 研究评述
  • 全文[ PDF 1614.0 KB ] 2019.6(4)  共有 128 人次浏览
  • 孔尚任的方志编纂思想
  • [摘要]清初文学家孔尚任编纂过《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在方志编纂的具体实践中,孔尚任形成了自己对方志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方志编纂思想。他认为方志虽然从目的上说与史相近,但体裁上与史相别,所谓“旨与史合,体与史殊”。在具体编纂思想上,他提出方志编纂宜繁简得当,记载范围应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所谓“系于一地”。在门目设计与编排上,孔尚任最初接受平目体,后期倾向于使用纲目体,且创设了“兵氛”,提出“列女”中宜记才女,发展了方志编纂的类目。
  • 作者:陈时龙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孔尚任 方志编纂 平阳府志 莱州府志
  • 全文[ PDF 1503.0 KB ] 2019.6(4)  共有 141 人次浏览
  • 谢国桢与方志学
  • [摘要]谢国桢是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和文献学家。他对方志的认识是志书与史书相辅而行。在他看来,方志学的流派可以分为“史法”派和“史实”派;方志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雏形期、形成期、繁盛期三个阶段。谢国桢对方志的认识决定了他在历史研究中重视对方志的运用,在南明史、清初史、社会经济史、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皆有充分体现。
  • 作者:任芮欣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谢国桢 方志学 以志研史 方志编修 方志评论
  • 全文[ PDF 1491.0 KB ] 2019.6(4)  共有 0 人次浏览
  • 解析地方志资源大数据特性管窥地方志“计算”研究新领域
  • [摘要]广义而言,拥有丰富资料内容的地方志资源既是一个资料库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数据库,通过简单的比较就不难发现,传统的地方志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属性。在大数据视野下,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地方志资源所蕴含的大数据特性如能善加运用,不仅将使方志文化更好融入大数据的时代洪流,而且能为地方志研究发展带来新的变革,甚至能将学科研究导入崭新的“计算”领域。
  • 作者:林浩
  •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地方志 大数据 计算
  • 全文[ PDF 1433.0 KB ] 2019.6(4)  共有 113 人次浏览
  • 左图右史图史相因——《河南志》对唐宋洛阳城研究价值的再认识
  • [摘要]《河南志》保存了大量宋本原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故为学界广泛重视。将《河南志》志文与图对照阅读和研究,可知其志文严谨、与历史文献及考古材料可互证。更为重要的是,《河南志》图所表现的一些细节,反映了城市格局和城市空间关系,为我们认识唐宋洛阳城提供新的视角。
  • 作者:王书林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关键词:《河南志 》洛阳城 城市考古
  • 全文[ PDF 5070.0 KB ] 2019.6(4)  共有 123 人次浏览
  • 嘉靖《雄乘》史料价值探析
  • [摘要]嘉靖《雄乘》是雄县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该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保存了雄县诸多珍贵史料,同时也开创了雄县地方志编撰的历史,万历、康熙所修地方志亦以《雄乘》为名。书中有大量关于雄县当时现实问题的评论,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
  • 作者:李建武


  •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历史系
  • 关键词:雄县 史料价值 地方志 嘉靖
  • 全文[ PDF 1481.0 KB ] 2019.6(4)  共有 192 人次浏览
  • 杭世骏与雍正《浙江通志·经籍》的纂修
  • [摘要]1731年,杭世骏受聘参修《浙江通志》,负责该志《经籍》的编纂。但在杭氏志稿成编之后,似乎遭到同局史官的不少批评,引发杭氏的不满。杭氏意欲以《两浙经籍志》为名而“别本单行”,惜未见有传本存世。后世学者对杭氏遭遇多持同情态度,梁启超甚至认为杭氏志稿“被局员排挤削去”。但是,将《两浙经籍志序》与今本雍正《浙江通志·经籍》的类例进行对比,可以证明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则梁氏此说不可全信。
  • 作者:王宣标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杭世骏 雍正《浙江通志·经籍》 《两浙经籍志序》
  • 全文[ PDF 1494.0 KB ] 2019.6(4)  共有 179 人次浏览
  • 顺治时期浙江县志编修与地方秩序*——以处州府松阳、遂昌、龙泉、宣平四县为例
  • [摘要]以顺治时期浙江处州府4部县志为例,经过文本释读,阐析乱世修志背后纷繁复杂的修志群体与心态,并进一步讨论此期县志编修于地方秩序恢复的意义。文章旨在言明明清易代并未中断县志编修的传统,现实的无序反而为参与其中的人员提供了某些逾规越矩的可能;修志亦让各类资源聚集一处,共同致力于战后社会的恢复与重建,民心、风俗与生产也得益于此,进而逐渐形成对新的朝代和文化的认同。
  • 作者:徐鹏
  •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关键词:顺治 处州府 县志编修 地方秩序
  • 全文[ PDF 1523.0 KB ] 2019.6(4)  共有 181 人次浏览
  • 东京慧文社版《补注〈西藏通览〉》文献价值初探
  • [摘要]《西藏通览》是日本人山县初男编著的一部全面介绍西藏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的方志专书。该书1907年一经问世,便引发巨大反响,随后我国即有1909年四川西藏研究会编译的“石印版”与1913年民国北洋政府陆军部编译的“铅印版”问世。日本东京慧文社2010年出版的《补注〈西藏通览〉》是目前可知《西藏通览》的最新版本。通过对此版补注本的梳理与探究,不仅为下一步进行专书文献整理指明方向,同时将进一步加深对山县初男编著《西藏通览》的理解与认识,为我国西藏研究的发展作出贡献。
  • 作者:彭蔹淇
  •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 关键词:山县初男 《西藏通览》 文献价值
  • 全文[ PDF 1514.0 KB ] 2019.6(4)  共有 225 人次浏览
  • 民国杭县修志始末
  •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地方志由传统方志向现代方志过渡的重要时期,全国各地编纂了众多方志。民国杭县修志虽为县级修志个案,却也具代表性,反映了时代特点。依据民国杭县修志档案,还原杭县修志缘起及修志的操作过程,分析杭县修志成果及志稿特色。
  • 作者:陈杰
  •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 关键词:民国 杭县 修志 《杭县志稿》
  • 全文[ PDF 5673.0 KB ] 2019.6(4)  共有 250 人次浏览
  • 万历《吉安府志》订误一则
  • [摘要]
  • 作者:王彬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 关键词:
  • 全文[ PDF 1383.0 KB ] 2019.6(4)  共有 164 人次浏览
  • 乾隆《潞安府志》所出“党参”考
  • [摘要]乾隆《潞安府志》有“党参”一条,从名称上看近似“上党人参”的简称或别名,但“上党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潞安府志》所出“党参”却是桔梗科党参,二者并非一物。通过梳理清代本草,可知桔梗科党参的药用历史其实很短,至早在清代康熙年间使用,并且一开始是冒充“上党人参”出现的,而其名“党参”产生则更晚。随着人们使用日久,桔梗科党参成了公认的人参替代品,渐有“党参”之名,但此时各类文献中出现的“上党人参”“上党参”也同“党参”一样皆指桔梗科党参。
  • 作者:白羽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关键词:乾隆《潞安府志》党参 上党人参 上党参
  • 全文[ PDF 8577.0 KB ] 2019.6(4)  共有 145 人次浏览
  • 河阴县建置考辨
  • [摘要]历史上存在秦汉至隋的河阴(平阴)与唐至清代的河阴,因地域相近,时代相接,地方志记载中多有讹误。通过对方志史料的详细剖析,可以发现二县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地域上有分属之别,其行政建置并无承继关系。方志记载混淆的原因,一是未能正确的参照历代地理志书的记载,二是康熙《河阴县志》对墓志资料的误用。
  • 作者:孙景超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关键词:河阴县 平阴县 建置 地名混淆
  • 全文[ PDF 1491.0 KB ] 2019.6(4)  共有 279 人次浏览
  • 近代陕西著述概况及其特征
  • [摘要]近代陕西著述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地方志编撰;洋务运动开始后,旧学尤其是以科举为内容的著述衰落,新学及反映现代新学科的著述开始兴盛。近代陕西著述所反映的内容或事件本身发生在陕西,但著述的影响却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西北联大时期,西北联大学人著述出版了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著;陕甘宁边区出版、翻译了大量马恩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及毛泽东思想论著,这些著作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意义重大。
  • 作者:梁严冰  刘蓉
  •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近代陕西 陕甘宁边区 著述出版
  • 全文[ PDF 1521.0 KB ] 2019.6(4)  共有 190 人次浏览
  •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知识界的抗战认识探析
  • [摘要]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界人士大量撰文畅谈对抗战的看法,从舆论上支持抗战。有人士呼吁进行全民抗战,注重发动民众力量,并呼吁学生、妇女、农民、教育界等各阶层广泛参与;还有人士分析了持久战的重要性,坚信抗战必胜,并呼吁加强党派团结,支持抗战建国;还有人士论述了恢复民族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呼吁建设民族文化,借助抗战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知识界人士的抗战认识,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作者:张德明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 关键词:知识界 抗日战争 全面抗战 持久战 民族复兴
  • 全文[ PDF 1457.0 KB ] 2019.6(4)  共有 142 人次浏览
 1